微服务架构是一项在云中部署应用和服务的新技术。大部分围绕微服务的争论都集中在容器或其他技术是否能很好的实施微服务,而红帽说API应该是重点。
微服务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运行,并通过“轻量级设备与HTTP型API进行沟通”。关键在于该服务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运行。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服务公开与微服务架构(在现有系统中分布一个API)区分开来。在服务公开中,许多服务都可以被内部独立进程所限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服务需要增加某种功能,那么就必须缩小进程范围。在微服务架构中,只需要在特定的某种服务中增加所需功能,而不影响整体进程的架构。
微服务不需要像普通服务那样成为一种独立的功能或者独立的资源。定义中称,微服务是需要与业务能力相匹配,这种说法完全正确。不幸的是,仍然意味着,如果能力模型粒度的设计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必须付出很多代价。如果你阅读了Fowler的整篇文章,你会发现,其中的指导建议是非常实用的。在决定将所有组件组合到一起时,开发人员需要非常确信这些组件都会有所改变,并且规模也会发生变化。服务粒度越粗,就越难以符合规定原则。服务粒度越细,就越能够灵活地降低变化和负载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利弊之间的权衡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在配置和资金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基础设施的成本问题。
微服务(Microservice)这个概念是2012年出现的,作为加快Web和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进程的一种方法,2014年开始受到各方的关注,而2015年,可以说是微服务的元年;越来越多的论坛、社区、blog以及互联网行业巨头开始对微服务进行讨论、实践,可以说这样更近一步推动了微服务的发展和创新。而微服务的流行,Martin Fowler功不可没。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正在寻找更好的方法将应用程序部署在云环境中,微服务被认为是未来的方向。通过将应用和服务分解成更小的、松散耦合的组件,它们可以更加容易升级和扩展,理论上是这样。
微服务的基本思想在于考虑围绕着业务领域组件来创建应用,这些应用可独立地进行开发、管理和加速。在分散的组件中使用微服务云架构和平台,使部署、管理和服务功能交付变得更加简单。
微服务是利用组织的服务投资组合,然后基于业务领域功能分解它们,在看到服务投资组合之前,它还是一个业务领域。
微服务这一概念出现于2012年,是因软件作者Martin Fowler而流行,他承认这并没有精确地定义出这一架构形式,虽然围绕业务能力、自动化部署、终端智能以及语言和数据的分散控制有一些常见的特性。言而总之,微服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代码小兵87208-09 15:04
代码小兵99203-29 17:29
杨晶珍08-02 11:09
代码小兵98808-09 14:38
代码小兵28608-09 14:50